近日,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九部門印發的《關于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提出,以多式聯運為重點補齊短板。健全港口集疏運體系,促進不同運輸方式間有效銜接,重點解決鐵路進港“最后一公里”問題。到2025年,集裝箱、干散貨重要港區鐵路進港率達到60%以上,礦石、煤炭等大宗貨物主要由鐵路或水路集疏運。這是繼中鐵總發布的《2018~2020年貨運增量行動方案》后,國家對物流體系的又一重大改革。
當前,隨著建設一流港口政策的推進,港口的綜合服務能力和協同互補能力必大為改善,加上世界上最長運煤專線浩吉鐵路的開通,國家在構建多式聯運運輸體系上又邁出堅實的一步,這種全方位、立體式物流的建設,必將提升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在當前國家對物流服務大改革的背景下,煤炭企業構建一流的物流服務體系,有助于減少庫存積壓,同時,煤炭運輸也是煤炭企業獲取利潤的重要手段。當前,煤炭運輸已從過去的鐵路、公路為主逐步轉向鐵路、水路為主,公路為輔的模式,煤炭企業尤其是煤炭運銷企業一定要緊緊把握物流產業的發展方向,順應大勢積極作為,發展自身物流體系,在鐵路、港口方面布局,降低物流成本,從而滿足客戶需求,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煤炭企業要把物流體系的建設作為重點工作。在煤炭企業的利潤需要通過銷售和運輸才能實現,而高效的運輸服務,可以使煤炭產品迅速從坑口到達客戶需要的地方,實現價值最大化。在煤炭銷售成本中運輸服務費用占整個成本比例較大,在煤炭市場低谷期,長距離的鐵路運輸服務費用甚至比煤炭價格要高,造成下游用戶的采購成本增加,進而導致煤炭滯銷。當前煤炭企業已經擺脫低谷期,正處于行業發展平穩期,煤炭企業應該積極在物流體系的建設上用功,達到提高運輸效率,控制整個銷售成本的目的,對于長距離的運輸,煤炭企業要積極使用鐵路運輸與水路運輸,而對于量小且距離較近的煤炭運輸,可采取公路運輸補充的方式,多種方式并用,才能確保煤炭運輸的時效及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煤炭企業要加強信息化管理工作。煤炭在整個運輸過程中,涉及客戶信息流、生產信息流、需求信息流。首先,煤炭市場中鐵路運費一般先由煤炭企業支付,由于客戶信息的不對稱,部分資信較差的客戶,其通過跨區域采購,以先發煤后付款條款,轉嫁自身風險,導致煤炭運輸給企業帶來經營風險;其次,各煤炭產區的無序競爭,煤炭的產量和質量不盡相同,如果不能準確了解產地數量和質量信息,就無法對煤炭物流形式作出研判,或致使優質的煤炭無法外運,實現不了增值;最后,市場需求的變化,會直接影響煤企的生產和銷售計劃,進而對煤炭物流需求產生階段性的影響。筆者認為,煤炭企業應當從客戶信息流、生產信息流以及需求信息流三方面入手,建立專業的信息管理機構,整合并構建全面的信息網絡,為煤炭運輸提供數據支持,提高運輸工作效率,確保銷售物流費用得到控制,為煤炭企業在市場運行中提供可靠的信息資源。
三是全面提升合同執行水平。煤炭購銷合同的簽訂為供需雙方劃定了權力和義務界限,而合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于存在著收貨人失誤 ,煤炭質量不達標、數量虧損等問題,使得運輸效率降低。由于存在同一買受人有多個收貨地點情況多,煤炭企業在發運之前應加強和客戶的溝通,確保運輸計劃的準確性;煤炭企業應當嚴格把控煤炭質量,保證質量符合合同要求后再進行銷售運輸,同時加強對煤炭計量的管理,強化計量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定期對計量裝置進行檢驗認證,從而減少無效運輸,確保運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實現銷售物流成本縮減的目標。(作者:陜煤運銷集團榆中銷售有限公司 解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