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國家能源集團正式對外發布“燃煤鍋爐混氨燃燒技術”。該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40兆瓦等級燃煤鍋爐氨混燃比例為35%的中試驗證,標志著我國燃煤鍋爐混氨技術邁入世界領先行列。
燃煤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目前占我國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0%左右,因此,減少燃煤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國順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該技術通過對氨煤混燃機理實驗研究、40兆瓦燃煤鍋爐混氨燃燒工業試驗研究,驗證了燃煤鍋爐混氨燃燒的可行性,開發了火電機組燃煤鍋爐混氨燃燒技術。
據了解,該技術成果開發了可靈活調節的混氨低氮煤粉燃燒器,并配備多變量可調的氨供應系統,完成了對氨煤混燃技術的整體性研究,為更高等級燃煤鍋爐混氨燃燒系統的工業應用提供了基礎數據和技術方案。
該技術由國家能源集團所屬龍源技術公司研發,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能源集團自主開發的第一代混氨低氮煤粉燃燒器,在龍源技術40MWth燃燒試驗平臺上進行全尺度了混氨燃燒試驗,氨燃盡率99.99%,混氨燃燒比例最高達到35%,同時實現氮氧化物有效控制。該項技術成果可應用于發電、工業等領域的燃煤鍋爐,通過對現有燃煤鍋爐低成本的混氨燃燒改造,實現化石燃料的替代,實現燃煤機組的大幅度CO2減排。
中國工程院院士岳光溪表示,國家能源集團開發的煤粉鍋爐混氨燃燒技術在工業級粉煤鍋爐上示范成功打通了綠氨在粉煤鍋爐降碳、NOx減排的瓶頸,為我國未來燃煤機組實現大幅度碳減排探索出一條CCS以外的新路徑。這也是國家大型央企牽頭與科研單位和高校組成科技創新平臺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的一個典范事例。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吉臻認為,未來能源轉型的方向是化石能源清潔化、清潔能源規?;⒍喾N能源綜合化轉型。這其中混氨燃燒等靈活發電技術承擔著重要的作用。綠氨作為低碳能源,其安全屬性日益受到關注,應用前景極為廣闊。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也非常看好這一技術前景,他表示,燃煤鍋爐混氨燃燒技術的開發為火電燃料多元化開辟了一個新的路徑,也為合成氨的利用開創了一個“老兵新傳”的新市場。
專家表示,該項技術成果將改變傳統高碳排放的燃煤發電方式,逐步實現化石燃料替代,大幅度縮減燃煤機組碳排放,為我國未來燃煤機組實現大幅度碳減排探索出一條有效技術路徑,為推動我國化石能源高效清潔高效利用,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