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氣溫回升,春暖花開,山西省各地施工現場一片火熱。
連日來,在靈石昕益旺嶺煤業有限公司地下百米深處的工作面上,液壓支架挺拔直立,巨大的采煤機旋轉著鉆頭緩緩前進,滾滾“烏金”雀躍著落在刮板輸送機上奔向煤倉,發往全國各地。
在靈石縣,像這樣火熱的場景比比皆是。該縣煤炭資源豐富,含煤面積86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71.3%,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近年來,靈石縣依托獨有的資源稟賦,持續加快產業融合,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90.8億元,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安全智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做強做優支柱產業
“100109工作面,我是智能化控制中心,現在是否可以遠程遙控開機?”
“工作面一切設備就緒,可以啟動。”
3月22日,昕益旺嶺煤業智能化控制中心,隨著工作人員緩緩拉動控制臺上的手柄,數百米深井下的智能掘進機開始自動截割、移動,巷道掘進實現了遠距離“可視化”遙控作業。
昕益旺嶺煤業是晉中市智能化建設試點礦山,也是靈石縣首家5G+智慧煤礦。
“智能化技術運用后,綜采隊一個班由18人減少為9人,工人從直接面對高風險的環境和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既保障了安全,也提高了生產效率。”礦長王茂華說,全礦將智慧礦山建設融入礦井生產的全過程,去年采煤量達153萬噸。
煤炭是靈石縣主要的能源資源和支柱產業,多年來占全縣財政稅收的70%以上。在“雙碳”背景下,“煤炭大縣”要想實現健康發展,必須加快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安全智能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而礦山智能化建設是其實現的重要途徑。為此,靈石縣以智能開采、系統優化、科技保安為抓手,持續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步伐,推動煤炭經濟提質增效。2021年,全縣完成8處掘進工作面的智能化改造建設,19座煤礦固定場所、運輸控制實現無人值守,采煤量達2192.4萬噸,比上年增產30萬余噸。
“煤炭發展要讓位于生態,但發展的腳步不能停,不僅不能拋棄還要把它發展得更好,讓煤炭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靈石縣委書記韓軍表示,做強做優支柱產業,是加快轉變方式和調整結構、提高發展質量的重大舉措。靈石將在持續提升煤焦產業質量效益上做文章,實施好總投資14億元的31座煤礦技改提質項目,高標準推進汾西礦業靈北煤礦開工建設,力爭“十四五”末,全縣煤礦先進產能占比和智能化、安全高效礦井占比均達100%,以煤焦提質穩定發展基本盤。
延長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
立足煤炭資源,推進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是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的必然之路,靈石縣也不例外。
走進段純鎮志家莊村,只見青山綠水間,一座現代化的工廠傲然聳立,這就是格盟國際能源有限公司與靈石天聚鑫源煤業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興建的啟光2×350MW低熱值煤發電廠。
“電廠年可消耗320萬噸低熱值煤,這些全部是所屬煤業露天開采的渣煤及下屬洗煤廠生產的中煤、煤泥、矸石等,以前這些煤大都無法利用被遺棄。”啟光發電廠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年按5500利用小時計算,年可消耗中水254萬立方米、低熱值煤320萬噸,發電38.5億千瓦時、供熱317萬吉焦,實現產值14億元,上繳稅收2億元。
煤電一體化模式改變了煤炭企業傳統粗放的經營方式,延伸了產業鏈結構,促成了資源就地轉化,降低了發電成本,實現了煤電雙贏。與此同時,為擺脫對煤炭產業的過度依賴,靈石縣還依托資源和基礎優勢,推動本土企業轉型發展。
亨泰榮和金屬壓鑄件有限公司始建于2014年,是由本土煤炭企業投資建設的一家集制動鼓、輪轂、減速器殼體、發動機缸體缸蓋等汽車零部件的專業生產廠家。
在公司智能化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加班加點地忙碌著。“我們的產品銷往國內10余省市的20余家車橋裝配公司,其中,制動鼓、輪轂等汽車零部件在東風、陜汽等集團更以免檢產品進駐。”公司董事長馮春光介紹,2021年,公司完成產量4.07萬噸,產值達2.25億元,目前已是我省乃至全國鑄造行業的領軍企業。
立足現有產業基礎,靈石縣引導煤焦企業加快集群化規模化、聚焦產業鏈創新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一大批新型、現代化項目蓬勃發展,2021年全縣規上非煤工業增加值完成25.4億元,同比增長4.7%,占工業增加值的15.3%。特別是晉陽、宏興、揚帆三大碳素企業擴規提質,打造產值達24億元的碳素產業集群;依托東方希望集團,構筑百億級的“氧化鋁—電解鋁—鎂鋁合金”鋁工業循環經濟產業鏈等戰略性新興項目,為全方位推動靈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聚力轉型實現綠色發展
山西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是經濟高質量發展,重中之重是產業轉型。
近年來,靈石縣正視“強縣小農”現狀,堅持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出臺《靈石縣關于鼓勵和引導農業經營主體參與農田建設項目的辦法(試行)》等文件,去年投資5300余萬元在全縣10個鄉鎮13個土地裂縫嚴重、村民土地依賴性不高、撂荒比例較高的村,完成1.13萬畝農田建設整村試點項目。同時,通過采取“誰破壞、誰流轉、誰整理”、先建后補等方式,共吸引16家煤礦主體參與試點項目建設,全面推動縣域煤炭企業轉型,增加對農業發展的投入,用特色農業實現煤炭產業的“綠色轉型”。
山西鑫奧特礦山治理現代農業示范園,位于段純鎮,原來是天聚鑫源煤業露天礦采煤區,過去這里“黑金”遍地、寸草不生。2020年7月,鑫源煤業總投資3億元,成立全資子公司鑫奧特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礦山環境治理恢復、農業機械化發展等有機結合,對2.5萬畝耕地實施土壤改良。
“這些都是用紅糖和椰糠基質種出來的番茄,畝產達1.2萬斤,主要銷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現在大部分都已經被預訂了。”負責人田彥文指著眼前的“綠色版圖”一臉驕傲。據悉,園區著力打造設施農業、美早大櫻桃、優質釀造用高粱和優質牧草四大板塊,可實現年產值8000萬元,并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500人,實現了社會、生態、經濟效益“三合一”,為靈石縣乃至全省礦山治理修復和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可借鑒樣板,探索出一條資源型地區農業發展的新路子。
“依靠煤,但絕不是依賴煤,而是積極推動以煤炭產業為主向非煤產業為主轉變。”這是冷靜思考得出的答案,也是全縣轉型跨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魂魄。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籌部署,靈石縣將支持引導鑫源、華瀛天星、聚義集團等一批能源企業加大“三農”領域投資力度,以鑫奧特礦山治理現代農業示范園項目為主體,培育全縣第一個萬畝以上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發揮“靈石核桃、荊條蜜、酸棗仁”三個地理標志產品品牌效應,打好特色農業牌;以古鎮、古村、古院保護開發為牽引,以長城盛世電子商務產業園等“互聯網+農業”電商集群為依托,推動農業與文化、電商、旅游等跨界融合發展,爭創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重點縣;圍繞“種植機械化、管護簡便化、效益穩定化”的“懶漢農業”進行摸索,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組成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靈石縣將繼續瞄準“雙高”發展目標,緊抓產業融合“牛鼻子”,做好經濟轉型、城市建設、生態治理、改革創新、社會治理、民生保障“六篇文章”,創建能源革命、全域旅游、特色農業三個示范縣,用實干實績開啟全面建設高質量發展靈石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