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煤炭如何做好能源“兜底”?全國政協委員姜耀東認為,煤炭消費達峰和煤炭行業減量發展將成為必然趨勢,在這個過程中,如何保持煤炭行業自身健康發展和做好能源“兜底”保供問題事關重大。他建議提升以智能化為支撐的煤炭柔性生產供給保障能力。
姜耀東表示,2021年國際能源供應緊張態勢和我國煤炭短期出現的市場大幅波動現象,說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責任重大,也說明“一刀切”式的“去煤化”和煤炭“雙控”既不符合國家能源戰略,也不利于“雙碳”戰略實施。煤炭仍將是我國能源安全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也是我國向現代能源體系平穩發展的重要過渡橋梁。
他認為,要進一步強化我國煤炭安全生產能力建設。在加大煤炭資源勘查力度的同時,要形成以大型智能化煤礦為主體的煤炭生產結構,建立煤炭產能收縮與釋放機制,也就是“當水電、風電、太陽能等能源處于正常發電運行階段,煤礦收縮產能、控制產量;當不能正常發電或能力不足時,煤礦釋放產能、提高產量,發揮煤炭兜底保障作用。”
姜耀東解釋:“柔性供給就是市場需要煤炭時能夠迅速擴大產量,不需要時縮減產量。” 他認為,煤礦智能化是新時期煤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具體而言,要加大智能綠色開采技術研究,構建煤礦開采全過程的數據鏈條技術,實現煤礦決策的智能化和運行的自動化,這種煤炭智能柔性開發供應響應模型,可以解決及時響應市場需求的問題。
他還提出,建議加大煤炭清潔高效低碳利用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力度,大力推動煤炭從燃料向燃料和原料轉變,促進行業轉型。
同時,姜耀東建議進一步提高中央政府統籌煤炭管理能力。他表示:“中央高度重視煤炭兜底保障作用,但各部門、各地方涉煤政策缺乏統籌協調,建議各部門、各地方涉煤政策應與國家煤炭管理部門協商一致,協同發力,防止處處是紅線,相互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