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獲悉,10月11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將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調圖后,全國增開貨物列車95列,開行貨物列車達19295列,貨運能力進一步提升。
國鐵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此次新列車運行圖的實施,緊密結合鐵路新線開通,積極適應鐵路客貨運輸市場特點及需求變化,是鐵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贏“三保三增”攻堅戰的重要舉措。
其中,鐵路貨運通道能力進一步提高。9月28日,浩吉鐵路全線開通運營,為我國新增一條縱貫南北的煤炭運輸大通道,極大提升了北煤南運能力,為華中地區能源供應提供可靠運輸保障。同時,為落實中央調整運輸結構、增加鐵路運量的部署要求,國鐵集團安排包頭至西安鐵路增開萬噸列車,在進出東北地區及其南下通道、漯河至阜陽等鐵路,增加貨物列車開行列數。
過去幾十年來,我國煤炭的運輸規律是“西煤東調”“北煤南運”。其中,內蒙古、山西、陜西三省份主要煤運通道的煤炭貨運量占其貨運總量的90%以上。
近年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煤炭落后產能被淘汰,煤炭優質產能被釋放,煤炭產量向內蒙古、山西、陜西三省份集中的趨勢愈發明顯。
如今,全國煤炭供需格局正在發生顯著變化——安徽、河南、山東、河北等地由傳統的煤炭調出省轉為調入省,貴州、寧夏等地煤炭調出規模減小,江蘇、廣東、吉林、黑龍江等地調入規模不斷擴大。煤炭市場格局的重大變化,反映出煤炭產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升,也意味著區域間煤炭調撥規模擴大、煤炭東調南運壓力增大。
除了區域保供壓力增大外,隨著近年來特高壓與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火電調峰壓力也逐漸增大。多年來形成的煤炭運輸格局,面臨著調整升級的挑戰。
如今,我國煤炭鐵路運輸不僅要應對供需關系的巨大變化,還要實現清潔、綠色運輸。一方面是公轉鐵、散轉集,另一方面是由鐵路直達、鐵水聯運向多式聯運轉變。
如今通車的浩吉鐵路,作為國家“北煤南運”新的戰略大通道,規劃輸送能力超過2億噸/年。
除了浩吉鐵路,2014年,西起山西省呂梁市興縣瓦塘鎮、東至山東省日照港的日瓦線正式建成通車,成為國家新增“西煤東調”的能源動脈,提高了山西中南部地區煤炭外運能力。
今年年底前,陜西煤業化工集團自建的靖神、馮紅、榆橫二期鐵路將實現全面通車,屆時將與已經運行的紅檸鐵路、榆橫一期鐵路形成陜北鐵路物流基礎設施服務網絡,整體運輸能力至少達到1億噸。
如今,新的煤炭運輸鐵路陸續建成。這些改變也正在一步步向《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的全國煤炭鐵路運輸整體布局靠近。
《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預計2020年,全國煤炭鐵路運輸總需求約26億~28億噸??紤]鐵路、港口及生產、消費等環節的不均衡性,需要鐵路運力達到30億~33億噸。煤炭鐵路運輸以山西、陜西、內蒙古煤炭外運為主,全國形成“九縱六橫”的煤炭物流通道網絡。其中,鐵路通道為“七縱五橫”。“七縱”主要包括山西、陜西、內蒙古外運通道:焦柳、京九、京廣、蒙華、包西;貴州外運通道:南昆;新疆外運通道:蘭新、蘭渝縱向通路?!拔鍣M”主要包括山西、陜西、內蒙古外運通道北通路(大秦、神朔黃、蒙冀、豐沙大、集通、京原),中通路(石太、邯長、山西中南部、和邢),南通路(侯月、隴海、寧西),錫烏、巴新橫向通路,貴州外運通道的滬昆通路。
事實上,近年來煤炭鐵路運輸格局的變化,直接影響著煤炭供需市場。
2018年7月,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布的《2018—2020年貨運增量行動方案》中提到,到2020年,全國鐵路煤炭運量要達到28.1億噸,較2017年增運6.5億噸,鐵路運輸煤炭要占全國煤炭產量的75%,較2017年增長15%。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鐵路發運煤炭23.8億噸,同比增長10.3%。2019年上半年,我國鐵路發運煤炭12億噸,同比增長2.3%。
2018年9月發布的《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大宗貨物年貨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接入比率達到80%以上;重點區域具有鐵路專用線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大宗貨物鐵路運輸比率達到80%以上。
2019年9月下旬,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規劃新建客貨共線、貨運專線鐵路時,要充分考慮沿線鐵路專用線的接入需求,同步做好專用線線路走向和銜接條件的論證,鼓勵鐵路專用線同步規劃設計、同期建成開通,為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提供有效解決途徑。
根據該指導意見,到2020年,一批鐵路專用線開工建設,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貨物年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新建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接入比率均達到80%,長江干線主要港口基本引入鐵路專用線。到2025年,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貨物年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新建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力爭接入比率均達到85%,長江干線主要港口全部實現鐵路進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