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
將能源安全擺在更重要位置
一是在能源供給側,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需求側實現能源消費高度電氣化,加快推動“再電氣化”進程。
二是將能源安全擺在更為重要的位置,樹立新的能源安全觀,大力實施能源電力產業鏈提升工程,構建起多渠道、多元化的能源供應體系,提升能源儲備能力,進一步掌握能源安全主動權。
三是加強科技創新,聚焦電力網絡安全等“卡脖子”難題,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不斷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保障能力。
四是加大國際合作,圍繞共建“一帶一路”,加快能源電力行業國際技術標準制定,推動項目規劃、裝備制造、建設運營、技術標準整體“走出去”,提升國際話語權。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
構建能源革命 評價指標體系
“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重大能源戰略思想,為我國在能源消費、供給、體制、技術及國際合作方面的發展指明方向。然而,“能源革命”的量化目標及全面評價體系的構建還處于初級階段,如何評價“能源革命”的發展階段,達到什么樣的指標才是“能源革命”,這些問題還沒有統一的認識,更沒有落實到國家及省市的發展規劃中,不利于“能源革命”的快速推進。
為此,建議針對“能源革命”的發展目標,遵循實事求是、科學合理的原則,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發展、國家安全、生態環境等方面,構建涵蓋能源消費、供給、體制、技術及國際合作五個方面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據此細化“能源革命”的實施路徑。
全國政協委員 大唐集團原董事長陳進行
促進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
一是抓住新基建發展契機,探索和建立能源電力行業通過輕資產投入,實現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發展模式,在保障基本供電安全的基礎上,提升應對更為復雜外部形勢保證能源戰略安全的能力。
二是通過統籌規模化開發和分布式發展、核心技術研發和輔助技術支撐、增量發展和存量升級、消納機制和商務模式等關系,促進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
三是保證大容量、高參數、低能耗煤電機組發展空間,加快研發新一代煤電技術,加大現役煤電亞臨界機組改造力度,發展燃煤熱電多聯供,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一重董事長劉明忠
加強高端技術裝備研制能力建設
一是加強重大高端技術裝備研制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打通產學研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加快提升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基礎材料研發制造能力,推動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統籌國家級研發試驗創新平臺建設,加大跨學科、跨領域、大協作、高水平的研發試驗創新平臺建設力度,形成前沿技術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顛覆性技術研究、技術開發與轉化相配套的梯次研發體系,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三是完善創新工作室運行機制,加強企業與企業,企業與高校、院所溝通合作,聯合成立創新聯盟、校企協作創新平臺,建立實習培養基地等,不斷培養創新成果和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 云南能投董事長段文泉
持續深化煤、電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年來,在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寬松、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煤電行業普遍面臨發展困難,該問題在云南、四川等省份表現更為突出。
對此,建議持續深化煤炭和火電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煤電聯營一體化發展,高效釋放存量煤電產能。
同時,積極落實革命老區和保障性機組政策,優先安排煤電一體化及其他煤電聯營項目電量上網,給予一定的基數電量和市場化交易電量,保障枯水期電力供應安全。盡快探索建立西南地區煤電備用補償長效機制、完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和容量市場,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切實保障能源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 延長石油董事長楊悅
進一步明確現代煤化工定位
一是現代煤化工產品有些特性是石油化工無法比擬的。“十四五”期間,建議將重心放在煤化工產品特性開發上,大力發展煤基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從而與石油化工形成互補共生、協同發展的關系。
二是通過與煤礦、石油化工、煤電、供熱等產業的耦合發展,有利于能源資源梯級互補利用,提高能源轉化效率,“十四五”期間應進一步探索,解決煤的一次轉化效率不高、能源利用率不理想等問題。
三是進一步改造提升現有示范技術,提高收率,降低成本;采用智能化手段,提升項目總體運行效率;不斷優化項目組織運行,推廣廢水“零排放”技術,把項目水耗、能耗指標降下來;推廣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相關技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四是現代煤化工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議國家在產品有關稅費減免、技術攻關、科技項目設立、科技資金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